【陽光很烈 你們很美】維護城市安全 市政人馬不停蹄
2021-08-04
編者按
入伏后,嘉興迎來持續高溫天氣,今年的三伏“超長待機”40天。熱浪滾滾,不少市民選擇宅在家中,享受清涼。
在我們的城市中,有這么一群人,因為工作性質或工作崗位的特殊性,必須在高溫下或者常人難以忍受的環境中工作。他們中有有軌電車項目建設者、南湖景區碼頭管理人員、公園綠地養護者、疾控中心媒介生物檢測員……他們忍受高溫“烤”驗,用濕透的衣背詮釋著責任與堅守。即日起,晚報推出“陽光很烈 你們很美”欄目,走近這些一線的勞動者,感受他們的辛勞,展現他們為城市蝶變助力的動人瞬間。
現代城市是立體的,地上高樓林立、道橋交錯,地下則是給排水、通信等各種管網密布。市政設施作為一座城市的骨架和命脈,承載著各種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是城市賴以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
極端天氣是對市政設施運行管理的重要考驗。我市上周受到臺風“煙花”侵襲,但嘉興城區道路沒有發生大面積、長時間積水,有力保障了城市安全運行。這背后,與大量市政養護工作者24小時在崗在線除隱患、保通暢分不開。臺風過后,這批身穿橙色工作服的市政人并未有絲毫停歇,又投入到后續養護工作中。
高溫·人物
采訪對象:王飛超(上圖左),杭州市路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嘉興項目部現場管理負責人。
采訪地點:市區迎賓大橋
現場溫度:地面溫度40℃
高溫感言:我從事橋梁養護工作已經5年了,巡查、養護、清淤工作循環往復。橋梁也有熱脹冷縮,夏季的養護工作更加重要,不僅為了橋面美觀,更是為了車輛安全行駛。即便在高溫天,我們也不會懈怠,能把城市橋梁路面維護好,對我而言是一種喜悅。
高溫·故事
“護橋使者”為安全行車保駕護航
7月30日上午9點不到,王飛超和他的團隊已經在市區迎賓橋上忙開了,他們正在做的是對橋梁伸縮縫的清淤養護作業。只見他們互相配合,有的拿鉤子,有的拿鏟子,有的拿掃把,把橋梁伸縮縫里的異物清理出來。遇上頑固“病患”,就得用上洋鎬等工具把堅硬的異物刨出。最后,在高壓水槍的沖刷下,橋梁伸縮縫里的細碎異物被沖出,煥然一新。
一般來說,橋梁有三塊或更多的橋板拼接而成,拼接部分就需要預留伸縮縫來應對因為天氣原因帶來的熱脹冷縮等現象。也就是說,如果伸縮縫里被填塞了異物,將有可能影響橋板的正常伸縮,而導致橋板拱起或其他結構性損傷,因此橋梁伸縮縫的定期巡查清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王飛超從事橋梁養護工作已經5年,負責市區二環以內的159座橋梁的養護工作。不管是酷暑還是嚴寒,他和團隊都要正常進行巡查、清淤等養護工作。“我們的工作很枯燥但也很重要,日常每兩個月需要養護一次,夏日提高到每個月養護一次。”王飛超說,每天還會安排人員按計劃對橋梁進行巡查,當發現垃圾和異物時,立刻清理。
伸縮縫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它隨天氣變化熱脹冷縮。一般來說,橋梁伸縮縫有梳齒式、板式、型鋼等幾種形態,以比較常見的型鋼伸縮縫為例,設計寬度為5~8厘米,夏季高溫時膨脹,伸縮縫僅為2~3厘米,冬季又會擴大,看伸縮縫的大小,也是判斷橋梁是否“健康”的外在表現之一。
天氣越發炎熱,巡查和養護對于橋梁的安全使用顯得更為重要,在作業高峰期,王飛超和養護人員一天清理的伸縮縫要達到20個以上。
高溫·人物
采訪對象:陳磊強(上圖中),中元建設市政分公司市區養護項目負責人。
采訪地點:市區放鶴洲路與城南路交叉口附近
現場溫度:地面溫度40℃
高溫感言:不管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保障城市雨污管網正常運行一直放在首要位置。臺風對于我們市政養護工作來說,既是考驗,也是檢驗,而高溫對于我們來說已經像家常便飯一般。能為城市安全運行出力,我感到很開心。
高溫·故事
“護管使者”保障雨污水順暢排放
回想臺風“煙花”襲擊嘉興時,市區道路沒有發生大面積、長時間積水,這與城市雨水管網的暢通密切相關。如何保障這些“隱藏”在地下的管網能夠正常發揮作用,日常養護是必不可少的。
7月30日上午9點半左右,氣溫已經開始攀升,在市區城南路與放鶴洲路交叉口附近,記者看到陳磊強和工人們正在進行雨水管道的清淤作業。工人們挨個打開雨水邊井和中井,將近5米長的工具伸下去,耐心掏出沉積在井里的淤泥。“臺風過后,里面主要是被雨水沖刷下去的樹葉和泥巴,如果堆積得多,就會影響到管道的過水面,從而影響排水能力,所以一定要及時清理。”陳磊強說道。
抗臺防汛期間,中元建設市政分公司落實市園林市政管理服務中心的要求,重點分組巡查,及時發現積水,及時處理,在積水點定崗、定設備,為的是保障路面出行安全和排水通暢。據陳磊強回憶,那些天值班人數最多時達到了95人,24小時值班,一刻不敢松懈。
“臺風就好比是一場考試,出現積水點就證明管網存在問題,能幫我們檢驗排水管網的承受能力,也方便我們后續對地下管網改進和整改。”比如說今年發現的雙溪路與南溪路交叉口附近的一個易積水位置,現場排查發現管道管徑較小,陳磊強已經安排人員重新更換管道,增強排水能力。
除特殊天氣的應急處置外,管道清淤也是市政日常養護的工作內容。一方面,地下管道的清淤避免了地下垃圾腐敗影響市容市貌,另一方面,管道疏通也能更好地保障地下管網的運行。
使用近5米長的工具來回清淤,對于這些工人來說已經是很順手的事情了,短短一會兒工夫,淤泥和管道垃圾就堆滿了半個圓桶,重達七八十斤,工人們早已汗如雨下、衣服濕透。
高溫·人物
采訪對象:金瀅(上圖左),浙江協和建設養護項目負責人。
采訪地點:市區禾興路與三元路交叉口以北50米處
現場溫度:地面溫度43℃,瀝青溫度120℃以上
高溫感言:隨著近年來精細化管理程度的不斷提升,臺風降雨后,社區和聯動平臺上反映路面破損的情況比較集中,而這時候往往氣溫上升,是瀝青作業的好時候,我們頂著大太陽去把破損路面修補好,保障來往車輛和人員的安全。
高溫·故事
“護路使者”及時修補瀝青路面
臺風暴雨過后,我們往往會在路上看到新的破損的坑洞,為什么臺風會對道路造成破壞呢?
7月30日上午10點半,記者在市區禾興北路見到了正在施工作業的金瀅,他向記者做了科普。原來道路表層瀝青本身是不透水的,但是在長時間使用過程中,瀝青可能會形成一些裂縫。而在臺風暴雨侵襲后,水順著裂縫往下滲透,在車輛經過的時候,它會形成一種水剪切的力,沖擊瀝青面層,對面層造成的破壞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大家往往會以為是暴雨把瀝青泡壞了。原本一條小小的裂縫或者一個小小的坑,經過水泡再經過碾壓之后,首先是破壞面層,如果不及時搶修的話,道路基層也會受到傷害,這個損害就更大了。
臺風過后,往往氣溫快速回升,“這對我們來說是干活的好機會。”金瀅介紹,修補路面主要用到的材料是瀝青,而它是一種熱拌合料,出廠溫度達到165℃左右,高溫有助于瀝青黏合。瀝青運輸到現場后,在攤鋪碾壓之前是不得低于90℃的,“如果我們外界的溫度比較低,與瀝青的溫差過大的話,熱量快速散掉,不利于瀝青強度,所以夏天對我們來講是施工的最好季節。”
瀝青材料的溫度散失越少,瀝青攤鋪的效果越好,但對工人來講卻特別辛苦,腳下是100℃以上的瀝青,頭頂是烈日照射,工人們早已汗如雨下。
細看工人們的衣服,都穿得“嚴嚴實實”,衣服的料子也很厚,“這跟鋼鐵廠工人穿棉襖是一個道理,瀝青很燙,如果不小心碰到容易燙傷,同時,厚衣服也能起到隔熱的效果。”金瀅解釋道。
經過了破除、撒黏合劑、撒瀝青、夯實等步驟,三元路與禾興北路交叉口約5個多平方米的破損路面被修補完成,避免了車輛尤其是二輪摩托車發生危險的可能。
高溫·手記
城市的正常運行,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配合,市政基礎設施的長效正常使用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環。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身穿橙色工作服的他們,似乎是隱形人,很容易被大家忽略,往往在嚴寒、臺風等極端天氣,才會發現他們的作用。
臺風天,他們是不顧一切蹚水架起疏通積水管道的人;冰天雪地里,他們是堅守至深夜撒布融雪鹽的人……每一個極端天氣后的“一切如常”,其實背后都有市政人默默付出的辛苦。
在日復一日的養護作業中,他們守護著城市的安全運行。
來源:讀嘉 文字記者:周佩佳 見習記者:周祎欣 攝影:陸巍 攝像:陸巍 編輯:張琳 責編:譚羅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