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路通車在即,市區城北將增一條東西向交通大動脈
2020-07-03
縮短施工工期近200天,備受市民關注的嘉興市三元路(建國北路-東方路)工程,將在9月30日正式通車。
作為市區“1.5環”城市干道網的“最后一公里”,三元路(建國北路-東方路)的貫通通車,讓嘉興城北區域多了一條東西向的交通大動脈,同時將緩解東升路、二環路交通擁堵,打破穆湖溪、蘇州塘等水系對北片老城區的阻隔,方便周邊市民出行。
“+”號提速工程進度
燈箱接線、苗木整理、花箱擺放……9月27日的三元路(建國北路-東方路)工程施工現場依然忙碌異常。
“三元路連接東方路的一小段路,昨天剛鋪設了瀝青。明天還要再鋪設一段瀝青,是三元路到建國路的一小段路。”中元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三元路(建國北路-東方路)工程項目的現場技術負責人張敏忠告訴記者,項目已經進入最后的掃尾階段,“道路已經具備了基本通車的能力。”
三元路(建國北路-東方路)項目西起建國北路,東至東方路,道路全長約1238米,標準紅線寬28米,雙向4車道,設計車速40km/h,工程總造價超2億元。全線建設3座橋,由西向東分別是穆湖溪橋、蘇州塘橋、秋涇橋港橋。
項目工程2018年6月8日正式開工建設,于本月30日正式通車,實際施工時間不到500天。
“三元路(建國北路-東方路)工程項目是我市‘百年百項’工程之一,也是第一個竣工的項目。我們爭取在今年的10月1日前實現通車,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中元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丁愛忠告訴記者,項目從開工日起,中元建設上下都已經做好了打“硬仗”的準備,“這是我們用‘+’號拼出來的工程。”
為了讓工程進度提速,項目一動工,所有施工人員進入加班加點的狀態,戰高溫、抗臺風、加班至深夜。“幾乎整個建設期,在不擾民的情況下,施工人員基本要加班到深夜10點。”丁愛忠告訴記者,除了調整施工人員的工作時間,他們對工程流程也進行了改變。按照過去的施工流程,一般是一座橋一座橋地建設過去,像模板等材料可以重復使用,“但這次我們兩座橋同時建設,材料成本增加,光模板的成本就增加了100多萬元。”
工期緊張,是因為三元路(建國北路-東方路)工程雖然只有1公里左右,但工程的70%以上是橋梁建設。“深基坑施工難度大,工程的3座橋梁主橋橋墩位于河道中,主墩承臺基坑深度約7米,基坑支護采用15米拉森鋼板樁和H型鋼支撐,水上施工難度較大。”丁愛忠說,他們以新時代嘉興人文精神,在工藝上精益求精,進行了現澆箱梁工藝等實踐和嘗試,保質保量地進行工程建設。
智能型的風景大道
在三元路的施工現場,道路兩側的人行道上,59棵香樟樹已經列隊成排,工人們用起吊機把戴著“草帽”的紅葉石楠柱放到卡車上,再運輸到沿線道路,擺放到正確的位置上。項目部的大院里,一個個花箱排列成整齊隊形,等待著被運走。
“等綠化完成后,這將是嘉興市區內的一條美麗景觀大道。”張敏忠告訴記者,三元路的綠化量很大,從道路最外側的欄桿到人行道再到機非分離處,都種植了各種花草樹,層次分明,“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景可賞,景色非常不錯。”
“遵循歷史文脈,打造景觀品質”。在增加口袋公園、文化休閑廣場等設計外,由于這段三元路跨越京杭大運河,周邊還有落帆亭、文生修道院等重要景點,隨著道路通車將周邊景觀串點成線的同時,將充分結合大運河和周邊地塊的歷史文化元素,提升完善區域交通、景觀、旅游等功能,進一步帶動杉青閘、文生修道院等周邊片區的改造和開發,促進嘉興中心城區的建設發展。
花草樹是一種自然美,流光溢彩的燈光是另一種美。“你看到欄桿上各種形狀的白色大理石了嗎?里面會安裝燈。這個燈光是靜止的,但是因為行人的走動、車輛的開動,會產生燈光流動的錯覺。”張敏忠說,這是設計公司參考了德國橋欄的做法后作出的創意設計。
三元路,是嘉興市區第一條安裝了多桿合一智能交通設施的道路。“我們已經在燈桿的頂部預留了5G天線的位置。”作為三元路街具的設計方,創邑街具的銷售經理吳道遷告訴記者,5G時代來臨,他們認為路燈將是5G天線的最好載體,“城市路燈間距是30米,而5G基站的微基站覆蓋范圍在100米,這個范圍正好適合。”
進入掃尾階段的三元路,已經迎來了不少晚上散步的市民。“打通三元路,這個日子盼了很久了。今后我們到城區就方便多了。”家住塘匯路的陳女士說。
文章來源:南湖晚報
記者:吳曉宇